文化
系列
社會
藝文
飲食
專欄
健康
教育
時尚
設計
專欄
孟暉
Share
所有專欄
我的收藏
所有收藏
孟暉
食藝談
1
...
2
3
4
5
6
...
11
專欄
2019.04.23
從洋蒔蘿到土茴香
朋友給我發照片,炫耀她做的「茴香雞蛋蝦皮小餡餅」:「春天的茴香好吃!得買春天頭茬的!」 我讚嘆:「哇,你還保留着老北京人的生活習慣啊!到了春天還記得吃頭茬(本年第一次收割)茴香!」她很認真地回答:「割過一次再長的,沒有頭茬香濃。」我逗她:「你知道茴香就是蒔蘿嗎?」她驚訝了:「 ...
土茴香
茴香
蒔蘿
專欄
2019.04.09
果子麵包
清宮的楓葉百果掛屏 在網上聊天羣裏聊天,一位上海朋友說:「幾年前來北京,接待的老師給我一個果料麵包吃,太好吃了。上海沒有,好想念啊。」 「義利果子麵包?」我立刻反應過來,「你看看有沒有網購,沒有的話,我去社區旁的義利專賣店裏買幾個快遞給你。」然後我找到了義利的網上旗艦店,把那 ...
果子
蜜餞
孟暉
專欄
2019.03.18
桃花減肥
民國畢伯濤繪彩瓷《紫燕桃花》 杭州有個很美的地名「半道紅」,當初的全稱本為「半道春紅」,乃是西湖的湖墅區域「舊十景」之一。昔日,這裏的大運河堤岸上種植着成排的桃樹,春來花開,落英繽紛,把半條街面都鋪滿,形成一條長街紅了半邊的美景,故而得此題名。可惜的是,如今這裏已轉化為現代都 ...
桃花
孟暉
食藝談
專欄
2019.03.14
裙幄裏的野餐
新疆出土唐代彩畫屏風上的仕女(圖片由作者提供) 春日賞花,是傳統中國最重要的一項風俗,這一風俗還流傳到了日本,構成了東亞一道獨特的人文風景。在豪放的唐代,人們熱愛美食,熱愛美酒,熱愛歌舞,因此,賞花活動中的最重要一環便是在花前擺設酒席,團坐野餐,舉辦露天音樂會。 每到這個時節, ...
孟暉
食藝談
專欄
2019.02.28
奶湯銀絲與扒三白
香港人比較少接觸清真菜,但如果說以乳製品燉菜,大概奶油津白最為人熟悉。 據說,在美國,猶太人喜歡去中餐館的原因之一是,中餐基本沒有把牛奶或乳酪與肉一起烹燉的做法,而猶太教義恰恰規定不可以將乳製品與肉混在一起做菜。 就中國傳統來說,這種烹調方式確實比較少見,但也並非完全沒有,《金 ...
奶油津白
奶湯
孟暉
專欄
2019.02.21
玉蘭餅與甜翠稍梅
香港點心佔了九成都是豬肉燒賣,像揚州甜吃的翡翠燒麥更是罕見。 近日,在《新民週刊》上讀到張佳瑋君的《湯圓與愛情》,我才知道,原來無錫有甜味「豬油菜餡」的湯圓。 作者在這篇妙文中說,他的故鄉無錫有四種湯圓餡心,除尋常的芝麻餡、豆沙餡、肉餡之外,「豬油菜餡大概是別處人最見不得的了: ...
燒賣
稍梅
孟暉
專欄
2019.02.12
大耐糕與平安果
蘋果因為諧音「平」,人們便覺得它寓意「平安」,所以逢到節日或喜慶場合,總愛用這種水果營造吉祥氣氛。在清代,便發展出或甜或鹹的釀蘋果,作為高檔宴會上的精緻點心。
孟暉
食藝談
平安果
專欄
2019.02.12
打旋羅與寶糖䭔
元宵節當天要吃湯圓,這是如今人人熟悉的風俗。然而,從宋至清,還有一樣點心曾是這個節日的應節指定美食,那就是焦䭔。焦䭔又叫油䭔,據《漢語大辭典》,䭔的發音為”dui”,與「堆」同音。在今天的廣東,這個古奧的字被堆字代替,所以,煎堆,其實就是從前的焦䭔!看着盤中圓圓的芝麻 ...
孟暉
食藝談
煎堆
專欄
2019.01.28
洞子裏催生的春意
今年有個少見情況,立春與除夕竟在同一天,這就意味着辭歲的年夜飯與往年不同,必須備上春餅。 圖為春餅皮的製作 為什麼非在立春日吃春餅?從原理上說,是因為此時春天開始回歸,第一批青嫩蔬菜出土了,大家趕緊摘來新菜,嘗個新鮮。然而,對北方人來說,卻是從小都會在心裏存個困惑:年年立春, ...
春餅
孟暉
食藝談
專欄
2019.01.17
國公府的賞梅宴
清宮舊藏西洋式畫琺瑯熱水壺 古人最重賞雪與賞梅,傳統文學作品對此多有表現,其中往往有出乎我們意外的情節,清初長篇小說《儒林外史》中的《國公府雪夜留賓》一節就讓人大開眼界。 小說中虛構出一場只有賓主二人的私人小宴,明代開國大將徐達的後代徐詠約請表兄陳木南前往南京「國公府」內的「瞻 ...
孟暉
食藝談
專欄
2019.01.11
吃素作弊
據《萬曆野獲編》記載,嘉靖皇帝熱中吃素,但吃素的時候卻又作弊! 這位皇帝即位之後勤於政務,一度創造「中興」局面,但後期卻變得荒淫愚妄,成了著名的昏君。他崇信道教,迷信丹術,妄圖長生不老,居然從大批年輕宮女身上採集處女經血,用以煉製丹藥,結果引發宮女謀殺皇帝的「壬寅宮變」,差一 ...
素食
孟暉
雞湯
專欄
2019.01.04
柳蒸羊與青海燒窯
青海人閒時到戶外野炊,有個獨有的名稱叫「浪山」,而浪山的最大特色是使用一種很少見的烹飪方法,稱為「燒窯」。
孟暉
食藝談
1
...
2
3
4
5
6
...
11
熱門搜尋
袁國勇
出版自由
展覽
環保
食譜